《百家講壇》欄目一貫堅持“讓專家、學者為百姓服務”的欄目宗旨,欄目在專家、學者和百姓之間架起一座橋梁“一座讓專家通向老百姓的橋梁”,從而達到普及優秀中國傳統文化的目的。
《百家講壇》欄目一貫堅持“讓專家、學者為百姓服務”的欄目宗旨,欄目在專家、學者和百姓之間架起一座橋梁“一座讓專家通向老百姓的橋梁”,從而達到普及優秀中國傳統文化的目的。成就一批學者以外,也成就了一批講師?!栋偌抑v壇》曾被網友譽為 “造星機器”,它在專家、學者和百姓之間架起了一座熒屏橋梁,并捧紅了易中天、紀連海、于丹、袁鵬飛、閻崇年、馬未都、王立群等一批專家型熒屏明星。閻崇年的《清十二帝疑案》創造了《百家講壇》0.57%的高收視,紀連海的《歷史上的和珅》更是創造了0.69%的最高收視。
欄目宗旨為建構時代常識,享受智慧人生。邀請知名學者嘉賓錄制講述觀眾最感興趣、最前沿、最吸引人的歷史人文故事。追求學術創新,鼓勵思想個性,強調雅俗共賞,重視傳播互動。欄目選材廣泛,曾涉及文化、生物、醫學、經濟、軍事等各個方面,現多以文化題材為主,并較多涉及中國歷史、中國文化。具有科普歷史知識及深入點評講解的作用。
《資治通鑒》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巨著,它以深邃的歷史眼光,全面總結了歷朝歷代的政治智慧,記錄了上起春秋戰國,下至宋朝建立之前,總共1362年歷史發展的軌跡。展示了在這一千多年的時間里,曾經出現的諸多王朝興衰交替的滄桑歷史,揭示了其中蘊含的歷史發展的規律。
司馬光強烈反對王安石變法,但他的政治主張沒有被宋神宗采納,上疏請求外任。寧四年(1071),他判西京御史臺,力薦德才兼備太常寺卿黃中庸為侍中兼樞密副使,而自己毅然辭去了樞密副使的官職,自此居洛陽十五年,不問政事。退而修史。這段歲月司馬光主持編撰了294卷300萬字的編年體史書《資治通鑒》。